技术贴 | 航拍不是卫星测绘,无人机飞多高最合适
与常规的摄影无异,无人机航拍对于构图和拍摄题材也是有要求的,甚至更甚!如果缺乏了合理的构图和明确的题材,那么作品往往会毫无看点。
新手容易陷入“卫星测绘”的怪圈
许多航拍新手在刚买到无人机或没买无人机时,非常热衷于了解和尝试无人机究竟能飞多高,甚至“破解”厂家设置的限高。
这张作品地面占据了整个画面,且高度过高。如果高度降低,让建筑物更为清晰,同时调整角度让天空占据画面的1/3,或许就是一幅表现繁华居民区的优秀作品。
这张照片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区域的全景图,无法分辨道路,建筑,景观。更像是一张卫星云图,或者用于测绘的地图。
航拍并非越高越好
航拍无人机不同于寻常的航模,我们并没有必要测试它们的极限性能。以 Keyshare GLINT 2 为例,飞行相对高度为800米,足以应付多数的航拍需求,前文的两幅作品,高度均远远不到800米,画面中的主体已经变得非常渺小,影响画面整体的表现。这些图片的功能性仅仅在于科研和开发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普遍图片的意义。而且暂且不论对于画面的影响,无人机飞行过高,也会影响安全性。
无人机飞多高最合适
航拍并不是一味的大而全,在天空中,我们可以用灵巧的无人机合理规划航线,精确操作,躲避各种障碍物,更好的获得更多精彩的摄影角度。以下几张作品的高度均不高,放大了拍摄的主体,在上帝视角的帮助下,画面非常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5米左右的高度,能够精确操作的无人机像是一个小摇臂,然而运动轨迹相较于摇臂而言更加自由灵活,不再被摇杆束缚。
在20米的高度,无人机能够拍下一个优美的弯道。
100米,平时无法看到的建筑细节之美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高度到达150米,一次震撼的活动大全景已经可以完全被展现了。
高度到达200米,一栋建筑,建筑周边的环境一览无余。
飞得高,并不意味着就需要飞得高。认清拍摄所需的角度,合理利用高度,才是正道。飞得过高,一来会使得一切都显得很小很平,二来画面的移动将变得非常缓慢,因此,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能够足以拍摄被拍摄主题即可。
微信公众号:Keyshare7行业资讯 | 技术交流 | 产品信息
■ 内容整理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