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学生操控无人机在女生宿舍附近盘旋,这是否侵犯了他人隐私?
鉴于该事件具体情况学校各部门并未给出官方的最终解释,故本文章不能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官方的最终意见
鉴于该事件具体情况学校各部门并未给出官方的最终解释,故本文章不能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官方的最终意见
鉴于该事件具体情况学校各部门并未给出官方的最终解释,故本文章不能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官方的最终意见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最早的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而在民用方面,无人机配合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无人机爱好者加入到航拍行列——航拍开始变得大众化,平民化。利用搭载拍摄设备的无人机,可以方便地观赏高空美景,从“上帝视角”俯视整座城市,带来不一样的观景体验;也有爱好者将无人机加装灯具,在夜晚利用长曝光手段拍摄无人机在空中划过的轨迹,效果令人惊叹。就在前不久的5月20日“表白日”,亦传闻有无人机爱好者借助高超的操控技能,利用无人机递信向心仪的另一半示爱,获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引来路人驻足观看。无人机应用场景之广泛,真可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技术无罪?
然而,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尤其是搭载拍摄设备的无人机的广泛普及,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最近几天,“无人机事件”在地大学子中引起广泛讨论。事件经过是这样的:宿舍位于学四园区的多为女生发现有无人机晚间在寝室窗外不远处飞行悬停。她们认为搭载拍摄设备的无人机在与女生寝室距离如此近的区域航行有偷拍隐私的嫌疑,于是将此情况发布至网络,不料引发争议。有一些同学认为无人机夜行的确侵犯了部分女生的隐私权,为其发声;另有部分同学认为无人机使用者并无侵犯隐私动机,个别同学对将情况公布于网络的女生展开了人身攻击。
对于部分女生的诉求发声并无道理。试想在校园中,别有用心之人可以利用无人机透过玻璃窗实时监视屋内情况,恣意践踏同学们的隐私权,会给大家带来恐慌情绪;又比如,无人机爱好者为了彰显娴熟的操控技能往往控制无人机穿梭于宿舍楼群之间,其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势必会打扰同学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休息;再比如,若因操控失误或设备故障而使得无人机失控、坠落或爆炸,极有可能威胁到同学们的人身安全。凡此种种,都警醒我们,必须要对无人机尤其是搭载拍摄器材的无人机进行严格审慎的管理,切实保护同学们的合法权益不受践踏。
个人隐私不容践踏
“我心中有个小秘密,不能告诉你”——这句歌词唱出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进一步,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采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1) 人格是指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必须具备的法律上的资格; 2) 公民人格权的范围: ①姓名权、肖像权和名誉权、荣誉权; ②人身自由权和健康权; ③个人隐私权与个人意见权可见,隐私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搭载拍摄设备的无人机若被别有用心者操控用以监视,那便无疑是将个人全方位无死角地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保护隐私”也就成了一纸空文。这又一次有力证明了,对无人机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什么样的无人机有偷窥室内窃取隐私的能力?如何界定无人机是在正常拍摄风景还是在偷窥?若要对无人机加以监管,使用什么样的手段是合理有效的?……想必读者与小编一样,心中有许多对于技术问题的疑惑。我们有幸书面采访了中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刘鼎杯”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VMA-001A型飞行系统项目团队负责人冯世平,我们将问答对话完整陈列于下文,供读者参考:
问:现有无人机拍摄水平能否拍清室内人员?(例如洗澡、正常起居等)
答:这是完全可以的,现在主流的消费级航拍无人机的拍摄分辨率都能达到1080P,而实时图传的分辨率也能达到480P,在这种分辨率的条件下,是肯定能看清楚室内人员的。
问:按照一般拍摄水平,无人机至少距离玻璃窗外多远距离才能避免侵犯隐私?
答:这个我们没有具体测试过,但根据我的经验来判断,看清楚室内的人影最远需要100米,而看清楚室内的人脸则需要10米-20米。实际情况还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问:怎样区分无人机是在正常拍摄航拍视频还是在偷窥宿舍内部?
答:无人机在航拍建筑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垂直上下拍摄或者“刷锅”的拍摄方式,基本不会对某一个窗户内的情况进行拍摄。而航拍摄影师在拍摄建筑调参数时,不会把摄像头对着窗户。如果一架无人机一直把摄像头对着窗户,那么其很有可能是在偷窥。
问:现有无人机相关技术是否能设置地理围栏防止飞行器飞至学生宿舍内部或学生宿舍周围特定距离范围?
答:这个是可以的,但是传统的GPS定位只适用于在机场等占地面积比较大的场所设置地理围栏,因为宿舍楼的占地面积比较小,传统的GPS的定位精度无法满足设置地理围栏的要求,效果很有可能达不到要求。 如果要在像宿舍楼这种小范围内设置地理围栏,必须要在无人机上采用精度更高的定位系统,比如RTK定位系统,但安装RTK定位系统的价格不是一般消费者能负担得起的。 有一种方案相对于以上两种方案具有定位精度足够,而价格又相对比较便宜,就是仿照UWB室内定位系统开发一种小范围的地理围栏系统。这种方案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都是可行的。
问: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有无对航拍器行为的相关限制?
答:由于小型民用无人机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我国暂时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约束,只能套用别的法律条款对其进行监管。各方意见,我们呼吁
对于无人机对同学们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我校学工处高度重视,他们说:
“会结合保卫处调查小组的报告认定材料和学院相关材料对有侵犯隐私嫌疑的学生进行处分处理。”保护在校同学的人身安全是我校保卫处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保卫处的工作都值得每一位同学信赖。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保卫处处长代表校保卫处作了如下声明:
对“无人机事件”保持高度重视,及时向学校办公室进行了报告;向学工处沟通联系到试飞无人机学生的自动化学院进行调查并给出报告
校保卫处将加大对校内无人机飞行的管控。核实无人机操控者身份,一律禁止校外人士私自飞行无人机(校友除外)。
加大校内人士使用无人机的规范教育力度。团委对使用无人机的社团加大教育力度,原则上禁止以个人名义在校内试飞无人机(科研教学研究用途需要学校的证明或学院的说明)。
目前为止学校相关部门未发现女同学担心的偷窥隐私之嫌的拍照录像类似事件的发生,相关单位未查到涉嫌女生隐私问题的照片视频资料。
对于校内引发的个别学生的网络骂战,若收到网络暴力受害者的报案,会积极调查,严惩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同时建议地大学生积极维护学校荣誉,校内组织单位也有能力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学生不必对此感到担心受怕,也不宜在网络曝光过多校内负面新闻,会引发不良后果。小编在这里呼吁:
一、学校和学院层面加强对无人机的管理,对于有利用无人机偷窥嫌疑的组织或个人要严格审查,厘清真相,给予公正透明处理。
二、建议持无人机各方遵守社会公序良俗,竭力避免将无人机尤其是搭载拍摄设备的无人机操控飞行至学生宿舍附近,避免侵犯他人隐私之嫌,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三、同时呼吁我校学子在网络中理性发言,合理对待,避免网络暴力的发生。
鉴于该事件具体情况学校各部门并未给出官方的最终解释,故本文章不能代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官方的最终意见
特别鸣谢
中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冯世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 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学生工作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保卫处
以上采访均有录音作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