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行业观察:无人机航拍的直播应用

     随着国内众多无人机公司崛起,多旋翼无人机航拍在近年来已经深入消费级市场,几乎到“普及”的状态,无人机航拍也迅速渗透到媒体行业,开始利用独特的空中视角进行新闻事件、娱乐活动、体育赛事等一些现场的直播。

1.无人机为直播提供前所未有的“上帝视角”

       以往普通的直播形态通常难以纵观全局,对于现场的整体状况难以用画面来描述。无人机的出现解决了以往载人直升机直播成本高昂的问题,“上帝视角”不再遥不可及。在央视及各地方卫视、腾讯、新浪、各大电视和互联网媒体中已经普遍开始运用无人机介入直播。

譬如我们拍摄到的冰球赛事实况,无人机从空中视角诠释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高度。

以下是2015年在天津大爆炸现场利用无人机发回灾难现场的实况

无人机在灾难现场展现了全局画面,并根据现场的情况捕捉最重要的信息:大爆炸形成的巨大深坑。

2.不同类型无人机适用于不同的直播形态

A.多轴飞行器:

       目前由于消费类无人机的普及,大家所熟知的无人机基本上以多旋翼飞行器为主,譬如大疆的Inspire系列,零度的Highone系列,Gopro的KAMA等等。这些主流的多旋翼无人机每次飞行续航的时间大约20-30分钟不等,具备高清无线图传的能力。适用于小范围内的空中拍摄,例如一些明确的体育赛事,文娱活动等等。优点是方便快捷,对现场起降的环境要求不高,画面稳定,画质良好,可以快速接入直播系统。在画面上可以做小范围内较为自由的场景调度。既可以达到从前无法到达的空中视角,又可以近距离跟踪拍摄移动物体。譬如我们刚刚在张家界为翼装飞行世锦赛拍摄的现场画面:

                 

      但多旋翼飞行器的缺点是续航时间短,距离近(通常状态下可靠控制范围在3千米内),高度范围在500米内,可直播的画面时长不一定能达到播出需要,可配合地面机位进行交叉播出。

B.垂直起降固定翼:

       如果说多旋翼是大众眼中的消费类无人机代表,而这种刚刚兴起的复合形态机型:“垂直起降固定翼”则是专业无人机中的新秀:

     由于续航时间可以高达7个小时,可进行的任务范围甚至超过300千米,作业高度可达2000米,固定翼无人机在以往航拍飞行任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以往的固定翼无人机都需要依靠弹射起降和伞降回收,因此对拍摄地的起降场地要求比较高。而新兴起的垂直起降固定翼则解决了起降场地限制的难题。除了保留固定翼7个小时的续航优势之外,还可以进行垂直起降。堪称无人机中的F35。譬如零度智控生产的ZT-30V可携带最远达30KM高清图传,可使得无人机的直播作业范围大大增加。

C.系留无人机:

      为了应对超长时间的空中悬停任务,系留无人机也被研发出来应用于专业无人机领域。这种类型的无人机基于多旋翼飞行器的基础上搭载了一条缆绳。这条缆绳将为多旋翼提供供电,悬停高度可达100米,可以留空长达超过24小时。为超长时间空中直播形态提供另外一种可能性。

3. 无人机直播存在的安全风险

       无人机在直播中大显身手,但安全风险依然不可小觑。2015年在意大利举办的高山滑雪世界杯中出现了非常吓人的一幕:

       一架多旋翼飞行器从空中坠落险些砸中正在参与比赛的滑雪选手。至于垂直掉落的同等级别飞行器有多少杀伤力可以见下图:

       无人机在空中飞行,它们的风险显而易见。目前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许多操作手并没有经过严格而系统的训练,以及完整的风险规避策略,使得无人机在现场作业存在种种安全隐患。

      下面这张照片是近期昆明交警的执法无人机坠落在二环路上,险些砸中正在行驶的车辆:

         如何规避无人机拍摄时的风险呢?大致是四个方面,

          一是对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系统的操作培训;

          二是对无人机的细致保养及维护;

          三是尽可能避免在人流和车流量密集的地方飞行;

          四是加强无人机飞行的空中协调管制,因为多架飞行器在空中密集飞行将有可能导致频率干扰而增加坠落风险。

         然而以目前的业态状况,想要达到以上四个规避风险的注意事项并非一日之功,仍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只有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新技术的使用才能真正进入正常的轨道。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