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罚2000元多吗?无人机追拍候鸟伤害远比你想象的严重

近年来,随着民用无人机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航拍摄影已经火爆全网。远景拍摄、俯瞰大场面,FPV视觉冲击效果,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自然景象,得以展现在世人眼前。正值候鸟迁徙期间,许多航拍爱好者带着无人机想要记录下群鸟齐飞的画面。

今天我们就聊聊无人机能不能拍鸟?

我们经常在一些记录片节目中看到,拍摄团队采用无人机拍摄的方式,对鸟群迁徙、栖息进行更直观的拍摄,摄影者常常会为了展示鸟类飞翔的场面,使用无人机在湿地上追着鸟群在拍摄,并追踪惊飞的鸟类,或鸟瞰,或俯拍。

有资深摄影爱好者认为,“无人机只是作为一种靠近鸟的工具而已,鸟类对无人机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以我个人经验来看,无人机的影响微乎其微。况且,也没有人愿意拿无人机去撞鸟。”

也有人认为,“使用无人机拍鸟、追逐鸟群,会吓到甚至是伤害鸟类,呼吁无人机远离鸟群。”

我一位四川的摄影师朋友认为,“观鸟和拍鸟应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既然国家林草局已经发文明确表示严禁使用无人机拍鸟,那么就应该尊重相关规定和鸟类的生存权,做到不驱赶鸟群,保持适当观赏距离,避免干扰其正常栖息活动。”

小编经常去一些湿地公园,发现都会有明显的禁止无人机拍摄的立牌标识,用无人机拍鸟到底有没有影响呢?我们先看两个案例吧。

图/老鹰攻击无人机

2018年10月,一架无人机“闯入”了西岭雪山,嗡嗡的声响惊动了山涧树丛中的老鹰。老鹰猛然蹿出树丛,朝着无人机发动了两轮攻击,尽管操作无人机的市民已经觉察,想要控制无人机躲避,但为时已晚,两回合后,无人机被老鹰击落。被老鹰击落的无人机螺旋桨上残留着一道不足一厘米的口子,主机部分也在坠落后摔出一条大口子,露出里面的电线,而机身上方残留的血迹说明老鹰在攻击无人机时自己也受了伤。

图/无人机追拍鸟群

2021年11月,一群飞往南方过冬的黑脸琵鹭在经过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象山道人山时暂时停留栖息。这时,三架无人机突然出现在鸟群之中,追着鸟儿拍摄,受惊吓的黑脸琵鹭被冲散,离开了它们觅食的地方。无人机在跟飞一段时间后,直到看不到鸟儿身影后返航了。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鸟类,幸好没有鸟儿受伤,不然后果是很难估量的。

我们认为无人机拍摄时离鸟群远一点就没事了,其实,无人机的飞行对鸟类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伤害。

01 噪音

无人机厂商一直标榜,无人机的噪音低于传统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但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项实验结果要来“打脸”了。研究人员播放了以各种高度和速度飞行的商业无人机的录音,以及汽车、卡车等交通工具的录音,让38位参与者对每个录音进行评估,标准为“从不那么讨厌”到“非常讨厌”。无人机的噪音的结果是“非常讨厌”,研究人员的解释是,除了声音的高低外,使人讨厌的原因可能是频率。尽管还没有对无人机噪音对鸟类的影响,但是对人的实验结果,也可以推论出:鸟类肯定很讨厌这种声音,甚至是恐惧

02 外形和运动

由于无人机的大小和运动形式,鸟类从来没有见到过,也许它们认为是一种更凶猛的猛禽,因此只能惊恐地逃离。惊吓对鸟类的伤害,已经做过大量的研究,这种阴影会影响到鸟类的发育、繁殖等方方面面

03 机械伤害

就像上面例子,老鹰在攻击无人机时自己也受了伤。这种伤害特别是对那些迁徙的大型鸟类,有更多的记录。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保护鸟类,各地政府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19年3月1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春季候鸟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制止对迁飞候鸟的人为干扰,要规范对各类观鸟活动的管理,引导公众树立文明观鸟、拍鸟理念,不得追逐惊扰野生鸟类,严禁使用无人机拍鸟,更不得以拍鸟为名捕捉野生鸟类进行“棚拍”,干扰其正常栖息活动。

《江西省候鸟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提出,除科学研究等特殊情况外,禁止在候鸟重要栖息地、候鸟集中分布区和自然保护区使用无人飞行器等拍摄候鸟,干扰候鸟正常栖息活动。禁止惊吓、驱赶候鸟以及实施其他严重干扰候鸟正常栖息活动的行为。对有上述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候鸟伤亡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管是热衷摄影还是外出游览的朋友们,能够观赏鸟儿迁徙的美景,是一份幸运,应该倍加珍惜。禁止无人机拍鸟,鸟儿才能自由飞翔;我们若想欣赏鸟儿展翅之美,首先要铺好“护飞之路”。

你可能错过的往期推荐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