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除了航拍,地震救援无人机还能做更多

6月17日晚,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级地震。时至今日,全国人民都还在关心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地震的灾情和救援进展情况,大家都齐心为四川祈福祝愿,我们也愿余震能早些过去,四川一切平安。

十一年前,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山崩地裂,举国恸哭。时间没有给生者留下颓丧的机会,紧张的救援工作火速进行。今天,我们追溯时光,凝视现在,去看那在抗震救灾第一线上空飞翔的希望使者——无人机怎样一寸一寸撒下生存的种子。   无人机航拍:快速了解灾情   讲到无人机和地震,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航拍。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地震局发布了震区双河镇政府附近无人机拍摄的照片。同时,“航拍宜宾地震震中“的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

▲图片来自四川省地震局微博

十几年前,我们只能靠人工拍回局部照片了解灾情,现在不仅可以通过高空拍摄震区图片,让外面关心的人们了解灾区情况,还能拍摄灾情全景图,而且快的时候只需十几分钟,为救援人员分析灾情,制定救灾计划提供全面的影像支持。

有一段历史曾经被许多地震专家提及,那就是汶川地震灾情研判。当时灾区通信中断、大量地震台站被破坏,许多地方的灾情无法及时被送出。当救援队伍调集力量全力打通从都江堰向汶川的公路时,却想不到在北川一带竟是另一个极重灾区。“如果那时我们能马上摸清灾情该有多好”是许多专家曾经发出的感慨。   这一期盼在汶川地震后迅速地成为可能,无人机开始应用于地震灾后救援工作中。不受拍摄角度局限、不受地域限制,身形灵活、机动,无人机的这些特点让它有了大显身手的可能。   2014年鲁甸地震震后首批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图被认为是我国无人机震后应用的历史性时刻。由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传回的图片,可清晰判读出房屋损毁、道路受阻、山体塌方、水位上涨及堰塞湖等情况。   传统探测灾情主要依靠“老三样”:通过电话热线等联系灾区现场工作人员获得汇报、派出专家组深入灾区实地探访和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空中影像照片。而现在的灾情探测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科研人员以命换灾情到无人机、数字化等高科技手段齐上阵的时代巨变。   无人机可以在震后迅速进入灾区航拍,实时传回更清晰的图像,成本低、易操纵、反应快,对大面积区域震害调查效率更高。在此基础上,专家可以作出更准确的研判。   YUNEEC热成像相机:快速找到受伤人员   除了公众比较熟知的无人机航拍在地震中的应用,无人机技术还可实现挂载多种载荷模块,在地震救援中大显身手。   YUNEEC昊翔无人机被应用于被世界上最大、共有150万名成员的志愿水上救援组织-德国救生协会(DLRG),也是美国拉斯维加斯大都会警察局监测和搜救的得力助手。   YUNEEC昊翔无人机可挂载不同功能的多种相机,其中挂载的能挂载热成像相机,可以选择性的测量图像中的温度,并显示相对温度差异。由于人体和周围环境温度的差异,用热成像相机拍出不同色彩的照片,从中很快地分辨出人体,找到需要救援的人。   同时红外镜头的灵敏度比人眼高20倍,在黑暗条件下能拍摄出色的图像,即使在夜晚发生地震,无人机依然能也能飞在空中,拍下地震区域的热成像图片。

▲德国救生协会(DLRG)用YUNEEC昊翔无人机进行野外救援

▲德国救生协会(DLRG)用YUNEEC昊翔无人机进行野外救援   尤其是当地震强度大到出现房屋倒塌、山河崩塌时,会有许多人被灰尘覆盖或是在泥水之上,难以分辨人形。另一种情况是就如这次四川宜宾市长宁县的地震,发生在夜晚,晚上一般的可见光相机难以拍摄清晰的图像,此时热成像相机就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能在复杂背景下分辨出人体,也能在夜晚拍摄清晰的图像。   无人机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具有一定挂载能力和较长航时的无人机,具备灾后运输等救援能力等。   最后,YUNEEC昊翔叮嘱各位,假如您是航拍爱好者,此时切莫到灾区拍摄,这极有可能干扰救援人员的作业。弄不好阿兵哥会将您的神器,当苍蝇拍下来。

来源:华夏小康网

声明:

1、中国周刊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